近日,美国零碳能源生产商Constellation与国际能源技术公司GridBeyond联合宣布,推出一项基于AI的创新型需求响应(Demand Response, DR)项目。
该项目旨在通过AI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智能化用能优化服务,在不依赖新建发电设施的前提下,缓解电网高峰负荷压力、降低用能成本,并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。
该合作标志着美国DR资源从传统的“人工调度”迈向“智能协同”阶段,为构建更具韧性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可行路径。
项目背景:填补 PJM 市场缺口
此次推出AI驱动的DR项目,正值美国[敏感词]电网运营商PJM日前刚完成新一轮容量拍卖,尽管市场新增了约2700MW的发电资源,但DR资源的数量并未增加。
这一结果反映出当前市场对于可灵活调节的负荷资源存在明显缺口。该项目或将在PJM区域引入新的DR资源储备,为市场提供可靠的系统调节能力。
GridBeyond 平台通过构建企业级“数字孪生”模型,实现用电场景的实时仿真与预测。系统每5–15分钟执行一次决策循环。
在实际应用中:
系统将智能引导用户根据电网需求判断是否释放储能、调整负载或参与电网回馈。
通过子级计量与设备级能效监测功能,企业可实现用能行为的精细化管理,有效规避高峰电价,实现运营成本优化。
企业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节省高峰期电费,还能通过参与电网调节市场获取额外收入,实现“双向经济收益”。
DR资源:缓解电网压力的“柔性电厂”
需求响应(DR)机制是指在电网负荷高峰或电价波动明显时,用户根据电网或市场信号,主动削减电力负荷、调整用能策略或反向提供储能,从而实现对电网运行的动态支持。
DR资源,即包括可控负荷、储能系统、分布式能源等能够参与上述调节的系统或用户。其核心价值在于:快速响应、灵活配置、部署周期短、边际成本低。
在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、电力系统调节难度加剧的背景下,DR 被称作“[敏感词]性价比的调节资源”。
杜克大学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:
若美国大型用户每年仅在个别高峰时段削减0.25%的用电量,美国将释放76GW的额外电力调节能力。
相当于减少建设 127座联合循环燃气电站、2.1万台风机或 1.9亿块光伏板所需的投入。
平均每家企业每年只需调节约1.7小时,即可实现巨大系统效益,且对其正常运营几乎无重大影响。
这再次印证:通过柔性负荷管理激发“虚拟电厂”潜力,远比单纯建设更多物理电厂更高效、经济。
从用电控制走向资产变现
GridBeyond近日发布的《需求侧响应白皮书》给出了系统化解答:基于AI的数据驱动型需求响应平台,正成为全球能源管理的新支点,其平台具备以下关键能力:
自动化负荷识别
通过部署子系统级计量设备,系统可识别具体设备或生产环节的能耗情况,为精准响应提供基础。
实时预测与调度
平台基于天气、电价、电网负荷等变量,每15分钟进行一次AI算法优化,动态推荐优策略。
机器人竞价交易
系统支持多市场并行参与(容量市场、平衡市场、辅助服务市场),可自动完成报价与响应操作。
收益可视化
平台可将企业节能行为转化为收益模型,支持碳资产管理、ESG披露等衍生功能。
(来源:光储星球)